测不准原理

时间:2024-02-23 03:24:20编辑:小琳
测不准原理解释

1、测不准原理就是与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其自身的地位有关的一条重要定律。

2、测不准原理是指在微观世界中的粒子的某些成对的物理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如位置与动量、时间与能量等,其中一个量测得愈准确,则另一个量的误差就愈大。

3、在经典物理学中,观察者处于较高的层次上,这种观念带有不证自明性,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人一定比被观察事物高一个层次。

4、于是,把人设定为中立的、客观的,具有天然的主体性。

5、然而,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则论证了在更基本的物质层次上人与被观察对象处于一个系统之中,处于一个层次之上,人的活动直接歪曲、破坏着被观察对象的状态。

6、“测不准原理”在二战后被许多思想家用来支持自己的“相对主义”。

7、而奥利维拉在这部作品中测量的是“人”这种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8、影片中社会地位、家族血缘、阴谋、肉体的欲望构成探索人类动机的场景。

9、在这些混乱的因素之中只有卡米拉简单有力的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

测不准原理指的是什么

1、测不准原理(theuncertaintyprinciple)由量子力学创始人海森堡(heisenberg)提出。

2、该原理揭示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粒子在客观上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坐标位置及相应的动量。

3、如果微观粒子的位置的不确定范围是δp,同时测得的微粒的动量的不确定范围是δq。

4、δp与δq的乘积总是大于hbar/2。

5、这里hbar=h/2π,h为普朗克(plank)常数。

测不准定律的具体解释是什么

1、又名“测不准原理”、“不确定关系”,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

2、该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

3、测量一对共轭量的误差的乘积必然大于常数 h/2π (h是普朗克常数)是海森伯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

上一篇:简易剪纸

下一篇:美瞳干了泡开还能用吗